发布时间:2015-05-28 浏览次数:次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,具备扎实的专业核心能力,熟悉物联网系统全貌,能够依据特定需求完成系统设计、设备选型、工程安装及维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二、培养规格、岗位与要求
本专业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外,更培养优秀的专业实践能力,比如在软件开发方面,要求熟练掌握C,Java,.NET等常用编程语言及数据库知识;在硬件研发方面,则要求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,常用电路设计及各种接口技术;在网络领域方面,要求熟悉各种网络协议及通信协议,如TCP/IP,Zigbee,蓝牙,Wi-fi等,并能够设计组网。具备以上专业能力的人才都是当下急需的,能够从事各级政府部门、工程设计院所、企事业单位、咨询及培训机构的相应工作。其岗位包括物联网产品的售前、售后,物联网系统工程的设计、安装、调试、实施、管理与维护,网络综合布线等。除此之外,本专业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。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.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基础软件,具备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;
2.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,具备物联网系统集成的能力和初级开发能力;
3.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能力, 具备物联网系统工程设计、设备安装调试、设备运行维护的技术服务能力;
4.掌握网络操作系统原理,熟悉网络通信设备的配置、调试与管理;
5.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要求,具备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能力;
6.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,能够完成协同合作任务的能力;
7.具有自主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,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三、专业核心课程介绍
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,涉及计算机、通信技术、电子技术、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,以及管理学、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。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计算机系列课程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模拟电子技术、物联网技术及应用、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几十门课程,同时还要打牢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。另外,优秀的外语能力也是必备条件,因为目前物联网的研发、应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家,学生需要阅读外文资料和应对国际交流。
本专业核心课程介绍如下:
1.传感器与检测技术(3学分,54学时)
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,主要内容包括传感器技术基础、温度传感器、力传感器、光电传感器、图像传感器、霍尔传感器与其他磁传感器及应用、位移、物位传感器、新型传感器、传感器接口电路、智能传感器、传感器网络等讲授传感器的组成原理、特性和使用方法,为物联网信息采集的基础。
2.RFID技术与应用(4学分,72学时)
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,讲授RFID技术、RFID的频率标准与技术规范、RFID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,RFID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中间件,RFID系统中的安全和隐私管理,RFID系统关键技术中的防碰撞技术、定位技术、测试技术及贴标技术、epc与物联网技术等知识以及RFID的典型应用。
3.ZigBee技术应用及无线传感网络(4学分,72学时)
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,讲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,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(包括mac、路由、拥塞控制与可靠传输、数据融合、安全、定位、同步、中间件方面的技术),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与编程等知识以及WSN在智能家居等多个典型领域的应用。
4.嵌入式系统(3学分,54学时)
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,主要讲授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,嵌入式处理器结构(ARM架构为主),异常处理,存储处理,系统控制过程,流水线作业及各种I/O接口,为学生了解Linux内核及系统裁剪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5.单片机应用技术(4学分,72学时)
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,主要讲授单片机概述、MCS-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、MCS-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、MCS-51程序设计、中断与定时、单片机的串行通信、存储器及其存储器扩展、单片机的I/O口扩展及应用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,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,具备单片机的初步应用能力,为将来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6.物联网设备编程与实施(4学分,72学时)
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,是“岗位实习”的前导课程。通过项目实施过程:系统调研、设备选型、安装配置、软件接口编程、系统联调各个阶段,学习物联网应用的精髓所在。
7.物联网综合应用(3学分,54学时)
本课程将适时根据物联网最新发展技术及其应用,及时补充常规“教学计划”或实训中未讲授到的知识和技能,以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衔接市场,与就业实现平滑的过渡。
通过启发、头脑风暴等形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物联网的创新应用。